2004年5月12日星期三

《新闻自由太沉重?》

在马来西亚,来到每年的5月,民众不会忘记那是属于母亲节、劳动节的月份,但是大部分人应该都不会记起,5月里另一个有意义的日子:世界新闻自由日。

我国自诩为民主国家,平面媒体发展的历史也比国家独立还要久,但是新闻自由的程度,即使不是退化,也可说是停滞不前;撇开种种管制媒体的法令不谈,媒体工作者和社会群众的态度,足以影响新闻自由的发展是犹如死水还是动态前进。

民众普遍对新闻自由抱持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除了和执政集团长久以来的施政策略有关,更重要的是民众本身对于追求新闻自由的重要性缺乏认知。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从不对新闻自由着墨,再加上国家仍然处于发展中的状态,在一般小市民心中,新闻自由就好比富贵人家才能享有的奢侈品,对他们来说,国家发展、经济稳定、三餐温饱、民生问题获得解决远比谈新闻自由更实际。

执政集团47年来强调的“要发展就必须稳定”的论调,不仅合理化了新闻应该受到管制,更无形中妖魔化了新闻自由的意义。

新闻自由对许多民众来说,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再加上经历了五一三事件、茅草行动等等,民众更宁可相信唯有有限的新闻自由,国家才能持续发展,因此不会觉得有必要争取什么新闻自由。民众也相信并认同“人民选政府,政府代表人民,而媒体并没有民意基础,所以政府管制媒体是合理的,同时也是为了人民好”的说法,默许政府应该继续扮演管制媒体的角色,进一步加剧了新闻自由受干扰的情况。

至于媒体工作者,经过长期外在的种种管制,还有自我过滤和设限,很多时候都让管制和设限内化成了自我定位的一种错置,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视自己为国家机关的一部分,认同自己应协助执政集团维持社会稳定多于为民众监督国家机关,这种现象更是助长了“新闻自由=破坏”的观念。但是事实上,有良知的媒体,不是应该在协助维持社会稳定和监督国家机关健康运作这两者之间,尽量取得平衡的吗?

所以在我国,你很难看到本地版的媒体以人民利益为先揭发白水门事件,又或者是BBC因为武器专家凯利之死而受到英国政府责难,其他媒体群起支援抗议政府干预新闻自由;反而是媒体这个第四权和国家机关的三权合一,去决定基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什么是应该和不应该被报导的。(有关四权合一的描述可见潘永强之《五权分立和新闻自由》)

民众的沉默、缺乏认知,媒体的安于现状或定位模糊,如果一天没有改变,即使我国走到了资讯最发达的前端,新闻自由之路还是遥不可期。

(刊登于:12/05/2004 《南洋商报》言论版-万言书《君无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