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2日星期三

《女性的有形与无形压逼》(原标题:《女人不是生成的......》)

台湾最近立法,把性别和人权议题纳入教育的课程范围内,其中一个目标是要打造两性平等的社会。

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探讨男女之间宰制与附庸的权力关系时,都认为女性的受压逼,源自于父权中心的社会体制。女权运动先驱西蒙波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曾经提出,女人之不如男人,沦为次等存在,以致于钦羡男人,乃由于男人在父权体制下享有女人所没有的各种权力与实现自我的优势条件所致。而这一切不平等的根源又出于女人被视为“它者”(autre)。

时代虽然在进步,不过无可否认,女性经常还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社会中被视为客体存在,男性和女性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教育上依然享有不一样的待遇和权利(力)。因此首先通过教育来纠正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而女性甚至比男性更有必要重新认识两性的定位与分工,女性所面对的有形或无形束缚。

当面对男人以具有道德尊严并能理性思考的理性存有者自居,因此能胜任各种社会职务,而女人则由于具备所谓的柔性特质,因此更适合做家事及各种不用大脑的工作这种二分法的时候,女性本身到底反思了多少?受到外来束缚或压逼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女性本身也认同了千百年来被加诸身上的束缚,并且让束缚内化成了自我要求或一种生存意义。

找到一个好男人就是归属、相夫教子就是女人最大的幸福;还有,无论未婚或已婚,女性的世界里,似乎最重要的就是美容、服装、阡体,女人的天性真是如此吗?当女性认同她的价值必须依附在家庭或外在美才能显现出来时,当中到底有多少是她真正的主体意识,又有多少是男权中心要求下的自我要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女性面对被视为“第二性”的枷锁而缺乏或无法反思,可能还会引发一种病态的后果,当一名女性无法从男人界定的“女性”中解放出来,获得一定的肯定时,她所能做的,也许就是通过对相比自己更弱小的他者的宰制或是另一形式的压迫,来取得心理的平衡。具有反省能力的女性主义者例如A.M.Jaggar曾经指出,压迫并非都是循着“男压迫女”的方式进行;婆婆对媳妇的苛求、女雇主虐待女佣等等,都可以被这样解读。

“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形成的”(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en.---西蒙波娃),;在努力迈向两性平等的道路上,女性比男性更有必要真正了解这句话的涵义。

(刊登于:02/06/2004 《南洋商报》言论版-万言书《君无戏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